黨的作風關係人心向背,關係黨的生死存亡。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,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,就有失去民心、喪失政權的危險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:“在改進作風問題上,我們不能退,也退不得,必須保持常抓的韌勁、長抓的耐心,在堅持中見常態,向制度建設要長效。”這一重要論述彰顯了我們黨不斷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的堅定決心,同時也指出了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方法論。
風氣養成重在日常教化,作風建設貴在常抓不懈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、完成黨的使命任務的戰略高度,從中央八項規定這個“徙木立信”之舉破題,以“十年磨一劍”的韌勁持續推進正風肅紀。從公款消費的一條條紅線劃定,到會風文風的一寸寸糾偏,再到公務接待的一分分壓減,以釘釘子精神步步爲營、層層深入。全黨上下以“節節發力”換來清風撲面,靠“寸土不讓”滌盪頑瘴痼疾,黨風政風煥然一新,社風民風持續向好。然而,糾治作風頑疾如治沉痾,難以驟愈。病癒尚有恢復之期,若疏於調理,潛伏的病原體仍可伺機復起,終成肌體之患。當前,作風建設雖已取得顯著成效,但如若放鬆警惕,一些已經初步壓下去的問題很可能死灰復燃。
“善除害者察其本,善理疾者絕其源。”破解作風難題,需堅定決心、保持耐心,像防止疾病復發一樣反覆抓、常鞏固。具體而言,就是推進經濟建設、政治建設、文化建設、社會建設、生態文明建設,都要落實作風建設具體要求,形成抓作風促工作、抓工作強作風良性循環。要把作風建設時刻擺上位置、有機融入日常工作,做到管事就管人,管人就管思想、管作風。還要經常分析班子和幹部隊伍作風狀況,經常分析本地區本部門幹羣關係狀況,及時掌握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,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。
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,鍋內揚湯不如釜底抽薪。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,關鍵要有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法規制度作保障。沒有制度保證,改進作風的成果最後也保不住。作爲穩定、系統的行爲規範,制度能將作風建設中積累的有效經驗固化爲長期規則,爲黨員幹部劃明“可爲”與“不可爲”的界限。若缺乏剛性的制度約束,作風建設則易陷入“抓則緊、放則鬆”的循環。從《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》到《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》,從《關於規範村級組織工作事務、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意見》再到《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若干規定》,我們黨先後出臺一系列制度規範,針對作風建設加強頂層設計,標出“紅線”、劃出“雷區”,堅決做到令出必行、令行禁止,構建起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。
面對新形勢新任務,引領作風建設不斷走向深入,要在解決體制和制度問題上多下些功夫。堅持系統思維、辯證思維、底線思維建章立制,既堅持解決問題又堅持簡便易行,既堅持目標導向又堅持立足實際,既堅持創新發展又堅持有機銜接,努力形成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。同時,要強化黨內法規制度執行,進一步明確行爲規範,形成對黨員幹部的有效監督和約束,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。
新征程上,我們要不斷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,在常抓不懈與制度建設上狠下功夫,堅決遏製作風問題反彈回潮,不斷提高黨性修養,在反覆錘鍊中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。